近年来,黎平县依托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发挥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主要承载地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交旅融合,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2024年10月31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交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助发展案例》荣获“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一是铺就迎客“快旅大动脉”。构建游客入黎交通主骨架,“十四五”以来,推进完成黎靖高速开通以及G356黎平界牌至罗团公路改扩建,顺利打通区域性的湘黔桂三省高速公路走廊,完善了环“三省坡”交通路网;完成黎剑高速顺利通车,成功打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大通道。构建了以厦蓉高速、黎靖和黎剑高速、松从高速“两横一纵”高速公路,国道356线、242线两条国道和省道202线、312线、314线、316线、504线、518线六条省道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了迎客入黎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今年10月,全县接待游客59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2%,综合旅游收入64.59亿元,同比增长14.32%。
二是建成留客“慢游循环线”。采取“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将中国最大的千户侗寨——肇兴、中国挪威共建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以及黄岗、皮林以及从江小黄等10个传统村落串珠成链,并沿途合理镶嵌了文创驿站、生态民宿、微度假营地、网红打卡观景台、神奇瑶浴、侗乡土灶火塘等配套设施,实现了景区、传统村落互联互通,让游客在慢游中,深入体验黎平的乡村风情和自然美景。截至今年10月,肇兴景区接待游客90.61万人次,同比增长54.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54.78%。
三是构建全域“畅游交通网”。聚焦农村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完成农村公路(县乡村道)通车里程达2694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大力发展旅游客运班线,开通肇兴-黄岗、肇兴-堂安、肇兴-翘街-天生桥等旅游定制班线,将肇兴侗寨、堂安侗寨、黎平会议会址、天生桥、飞龙洞、八舟河等知名景点与小众景点串联成线,推动自然生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实现游客县域内“畅游”。截至目前,共开通旅游定制班线3条,投入运营车10辆,今年来共运送游客4.6万余人次。
(县交通运输局 欧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