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航
应急管理及救灾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新版网站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及救灾
黔东南州2025年7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分析报告
文章来源: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7-03 21:31 浏览量:0次 打印 关闭 【字体:

    总体情况研判:7月正值暑期与主汛期叠加,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安全风险呈“多期叠加、多域交织”态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链式风险交织,安全形势严峻复杂。6月27日—28日,我州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雷山县、丹寨县等地接连发生地质灾害,不同程度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主汛期极端天气增多,暴雨、雷电、强对流天气频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持续高位,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建筑工地坍塌、道路交通中断、景区设施损毁、非煤矿山水害等安全风险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控压力加剧。二是暑期旅游出行集中,州庆假期与避暑游、自驾游高峰叠加,A级重点景区将迎来暑期旅游高峰期,景区餐饮住宿业用电用气负荷增大,景区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突出,“三超一疲劳”、违法载人、非法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易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显著上升。三是学生假期涉水活动激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监护薄弱,河流、水库、山塘等区域野泳、嬉水行为管控难度大,溺水事件进入频发高发期。

    防范措施建议: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极限思维,深刻汲取近期灾害事故教训,超前预判、精准研判,科学施策、紧急动员,联防联控、全力防范,以最严责任、最实措施、最高要求,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一要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坚持“两个至上”,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构建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要压紧压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气象、交通运输、水利、应急、住建、卫健、公安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加强对雨情、水情的预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紧盯极端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关注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滞后性特点,查找防范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足,采取更加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实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措施,竭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要深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夏季特点和事故规律,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消防、旅游、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特种设备、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巩固安全生产月成果。榕江、从江、雷山、丹寨等县要迅速开展灾后各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排除,坚决防范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事故。三要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标各行业领域2025年度治本攻坚任务清单,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四要筑牢防溺水防线。加强重点水域巡查管控,增设警示标识及救生设备,压实学校、家庭、村组社区监护责任,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五要重拳出击“打非治违”。围绕“遏较大、控双降、减损失”目标,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及“三小”作业(小工程、小作业、小作坊),严肃查处非法违法行为,在严格规范精准执法下功夫、见实效。六要统筹抓好防灾减灾。落实汛期安全相关措施,加强水库、山塘、城市内涝点、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点、河道及道路沿线监测,疏通排涝管网,落实“211”“五有”工作机制,强化边远地区预警覆盖,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七要持续强化应急准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完善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专项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在景区、灾害高发区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确保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八要加强安全宣传。出行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户外活动避开极端天气时段,远离危险区域;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避免孩子到危险水域玩耍;进入公共场所时,注意查看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位置,熟悉逃生路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