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平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求,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充分发挥县级总医院“龙头”作用和分院“网底”作用,创新医务人员管理模式,深化技术支持、医疗管理等领域协作,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一是推进医共体建设,形成服务新格局。建立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医院和24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黎平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通过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协作,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制定人才引留用等培养办法,采取现场帮带、下沉帮扶、上挂锻炼、巡诊服务、轮岗进修等措施,做实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医共体“输血、造血”功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自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以来,各牵头医院分别下派院长和分管医疗业务副院长共8人,下沉护理、药学、外科、中医等团队共296人,医共体牵头医院共接收成员单位进修学员40余名。
三是推进制度改革,实施分级诊疗。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管理、一体化管理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加强总院与分院医疗协作,有序推进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逐步形成。2024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患者2036例,较2023年同期下降350例;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下转患者162例,较上年同期下降12例。
四是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搭建紧密型医共体信息中心平台,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内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建立县级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远程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系统,实现区域协同诊断阅片,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统筹共享。2024年以来,县级牵头医院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远程会诊77例,远程心电1485例,开展远程影像6830例。
五是立足医防融合,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县域内“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实行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引导临床医师加入家庭医生签约组团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团队,对签约患者提供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提高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四类重点慢性病按要求达到90%规范管理;乡村振兴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13.71万余人,实现“应签尽签”。
(县卫生健康局 向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