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黎平县聚焦生活垃圾治理关键环节,系统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构建规范高效、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优化设施布局,完善处置体系。在充分考虑垃圾产生量、区域内收运能力和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合理增配收集设施及转运频次,优化垃圾收集点布局与管理,避免出现垃圾积存现象。同步加强中转站点规范化管理,严格管控运输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
二是推行网格管理,压实责任链条。紧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房前屋后、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以行政村为单元,划分责任网格,实行专人负责制,落实保洁员、监督员职责,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压实农户责任,确保每个区域、每个环节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三是激发群众参与,培育共治机制。充分调动群众主体作用,利用微信、村级广播、宣传栏等载体,强化垃圾治理政策宣传,推动将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清理房前屋后及卫生死角,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合力筑牢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健全调度机制,确保治理实效。赋能数字监管,依托贵州数字乡村监测平台,压实乡镇监管责任,明确专职人员,对行政村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点实行定点收运。每日监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情况,对收运情况进行提前预警研判,切实提高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寨收运覆盖率,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截至目前,全县296个行政村,767个自然寨,共计设置有882收集点,均配备有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能及时将生活垃圾清运至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6%。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李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