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航
黎平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新版网站 > 新闻动态 > 黎平要闻
黎平县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高品质步行街
文章来源:县委办 发布时间:2021-08-18 10:34 浏览量:0次 打印 关闭 【字体:


李炳军省长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上强调“高标准规划打造地标性商圈和商业步行街,推动销售、体验、餐饮、娱乐等多业态集聚,带动‘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步行经济’等快速发展”。黎平县紧紧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城市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治理、高效益经营”目标,全力将黎平县“平街、翘街”打造成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高品质商业街,2021年投资2000余万元对“平街、翘街”进行立面整改、环境整治、排污处理、供水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步行街焕然一新。

一是规范管理“展”形象。出台《黎平县城市管理办法实施方案》推动市政、市监、公安、交通、文广等部门联合整治,对商业步行街开展街区环境、餐饮安全、交通出行、娱乐场所、水路电“五个专项整治行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门前三包”履行不到位的经营主体下发督办通知单让其自行整改,对多次强调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将强制休业整顿,直至达到管理要求,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带动和搞活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升级,还能美化城市窗口、提升城市品质。截至目前,排查出问题5大类20项问题,涉及35家市场经营主体,目前基本整改完毕。

二是丰富元素“活”业态。结合黎平红色文化底蕴、侗族饮食、民族风情等特色和消费对象,进一步完善街区购物、娱乐、食宿、观光功能,通过提高餐饮和文化娱乐、商场购物等经营门类的比重,逐步调整经营结构,支持创办一批便民的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场所,全力打造“多位一体”的步行街,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并依托周边广场及路边停车位等优势资源,优化街区及周边交通条件,积极盘活“夜间经济”区段,切实提升商业街“夜间经济”的活跃度,为全县夜间经济助力。截至目前,修建广场2个,有餐饮业200余家,酒店40余家,年营业额上千万的超市有3家,街区每日总体消费额在300万元以上。

三是完善配套“亮”夜街。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和黔东南州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新型城镇化“三改”项目为契机,以黎平会议纪念馆为中心对翘街、古城、平街进行立面改造和水网、电网、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1000万元修建黎平红色景区接待室、安装夜景灯光、更新35根路灯、修善路面4.5公里、绿化街边面积3500平方米,同时对街边的地下管道进行提质增效整改,规范地下管网,疏通电网“堵点”,联通污水处理“管道”,清除治理“盲区”,方便市民夜间休闲娱乐。

四是注入文化“吸”游客。按照“突出地域特色、突出文化特色、突出民族风情”要求,构建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全覆盖的步行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地域风俗和城市底蕴,将自然景观、传统建筑、名人故居、红色文化等资源有机结合;将商业步行街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播、旅游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相融合,建立起多融合发展的机制。同时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存,发挥老字号、地方特产和非遗技艺的带动作用,加快引入具有丰富经验和品牌资源的商业运营主体,培育当地特色品牌、老字号品牌,提高街区文化档次。目前,黎平县“平街、翘街”民族服饰专卖店有20余家,经营土特产店铺30余家,红色文化AAA景区1个,1家民营文化企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